二叉树(Binary Tree)

1.前言

我们来学习下二叉树。二叉树是树结构中最常见的一种。我们在学习算法和数据结构的过程中。在了解了基础的数组和链表等线性结构后,一般会继续学习树和图这种非线性结构。树是一种特殊的图,是只有一个连通的无环图。树的细分下面有很多种,比如二叉树,二叉搜索树,平衡二叉树,红黑树,B树,B+树等等。我们这里先学习二叉树。

2.二叉树介绍

二叉树是一种树形数据结构,其中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。它是数据结构中非常基础且广泛应用的一种结构,特别是在计
算机科学中处理排序、查找等操作时经常使用。

3.二叉树的基本定义

二叉树是一种树形结构,其中每个节点有以下特点:

  • 根节点:二叉树的第一个节点,没有父节点。
  • 节点:树中的每个元素,包含一个数据元素。
  • 子节点: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,通常分别被称为“左子节点”和“右子节点”。
  • 叶节点:没有任何子节点的节点,位于树的最底层。
  • :连接节点的线条,表示父子关系。

二叉树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表示:

  • 链式表示法:每个节点是一个对象,包含节点的数据以及指向左右子节点的指针(引用)。
  • 数组表示法:如果节点编号从 1 开始,则对于节点 i,其左子节点的位置是 2*i,右子节点的位置是 2*i + 1,父节点的位置是 i/2(取整)。

4.二叉树的分类

二叉树有很多变种,以下是常见的几种:

  • 普通二叉树: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,没有任何额外的要求或限制。
  • 满二叉树(Full Binary Tree):每个节点要么是叶子节点,要么有两个子节点。
  • 完全二叉树(Complete Binary Tree):除了最后一层外,每一层都是满的,且最后一层的节点都集中在最左边。
  • 平衡二叉树(Balanced Binary Tree):左右子树的高度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(例如 AVL 树)。
  • 二叉搜索树(Binary Search Tree,BST):对每个节点,左子树的值都小于该节点的值,右子树的值都大于该节点的值。二叉搜索树有助于高效地执行查找、插入和删除操作。
  • 红黑树(Red-Black Tree):是一种自平衡的二叉搜索树,具有额外的颜色约束(红色或黑色),用于保证树的平衡性,避免退化成链表。

ps:

  1. 在做题目和工作中对于满二叉树和完全二叉树,我们要了解他们的特性
  2. 满二叉树:我们知道他每个节点要么是叶子节点,要么有两个子节点。所以通过高度,我们可以直接获取道到节点的数量。高度为h的满二叉树有 2^(h+1) - 1 个节点。比如高度为2的满二叉树,有2^(2+1) - 1 = 7个节点。
    1
   / \
  2   3
 / \ / \
4  5 6  7 // 高度0是根节点有1个,高度为1的节点有2个,高度为2的节点有4个。
  1. 完全二叉树:除了最后一层外,每一层都是满的,最后一层的节点都集中在最左边。可以根据这个特性,搜索的时候减少比较的次数。

5.二叉树的基本操作

二叉树支持以下基本操作:

  • 遍历:访问树的每一个节点。常见的遍历方式包括:
  • 前序遍历(Pre-order):根节点 -> 左子树 -> 右子树。
  • 中序遍历(In-order):左子树 -> 根节点 -> 右子树。对于二叉搜索树,中序遍历会按照升序顺序输出所有节点。
  • 后序遍历(Post-order):左子树 -> 右子树 -> 根节点。
  • 层序遍历(Level-order):按层次从上到下、从左到右访问每一个节点。
    ps:
  1. 怎么记忆前,中,后序遍历的顺序呢?前中后是根据访问根节点的顺序来记忆。比如前序遍历,根节点在前面,所以是前序遍历。中序遍历,根节点在中间,所以是中序遍历。后序遍历,根节点在后面,所以是后序遍历。所谓访问当前节点(根节点),就是去实现对当前节点的逻辑。
  2. 层序遍历,我们可以使用队列来实现。按照标准模版来写就可以了。

5.1 前序遍历

递归实现

public void preorderTraversal(TreeNode root) {
    if (root != null) {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(root.value + " ");  // 访问当前节点
        preorderTraversal(root.left);        // 遍历左子树
        preorderTraversal(root.right);       // 遍历右子树
    }
}

非递归实现(使用栈):

public void preorderTraversal(TreeNode root) {
    if (root == null) return;
    Stack<TreeNode> stack = new Stack<>();
    stack.push(root);
    while (!stack.isEmpty()) {
        TreeNode node = stack.pop();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(node.value + " ");
        if (node.right != null) stack.push(node.right);  // 右子树先入栈
        if (node.left != null) stack.push(node.left);    // 左子树后入栈
    }
}

5.2 中序遍历

中序遍历的顺序是:左子树,当前节点,右子树。

递归实现

public void inorderTraversal(TreeNode root) {
    if (root != null) {
        inorderTraversal(root.left);  // 遍历左子树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(root.value + " ");  // 访问当前节点
        inorderTraversal(root.right); // 遍历右子树
    }
}

非递归实现(使用栈):

public void inorderTraversal(TreeNode root) {
    Stack<TreeNode> stack = new Stack<>();
    TreeNode current = root;
    while (current != null || !stack.isEmpty()) {
        // 向左走到底
        while (current != null) {
            stack.push(current);
            current = current.left;
        }
        current = stack.pop();  // 当前节点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(current.value + " ");
        current = current.right; // 转向右子树
    }
}

5.3 后序遍历

后序遍历的顺序是: 左子树,右子树,当前节点。

递归实现

public void postorderTraversal(TreeNode root) {
    if (root != null) {
        postorderTraversal(root.left);  // 遍历左子树
        postorderTraversal(root.right); // 遍历右子树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(root.value + " ");  // 访问当前节点
    }
}

非递归实现(使用栈):

public void postorderTraversal(TreeNode root) {
    if (root == null) return;
    Stack<TreeNode> stack = new Stack<>();
    TreeNode prev = null;
    stack.push(root);
    while (!stack.isEmpty()) {
        TreeNode current = stack.peek();
        // 如果是叶节点或当前节点的子节点已经访问过了,访问当前节点
        if (current.left == null && current.right == null || 
            prev != null && (prev == current.left || prev == current.right)) {
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(current.value + " "); // 访问当前节点
            stack.pop();
            prev = current;
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if (current.right != null) stack.push(current.right);  // 右子树先入栈
            if (current.left != null) stack.push(current.left);    // 左子树后入栈
        }
    }
}

5.4 层序遍历

层序遍历是按照树的层次,从上到下、从左到右逐层访问节点,通常使用队列实现。

实现方法(使用队列):

public void levelOrderTraversal(TreeNode root) {
    if (root == null) return;
    Queue<TreeNode> queue = new LinkedList<>();
    queue.offer(root);
    while (!queue.isEmpty()) {
        TreeNode current = queue.poll();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(current.value + " "); // 访问当前节点
        if (current.left != null) queue.offer(current.left);  // 左子树
        if (current.right != null) queue.offer(current.right); // 右子树
    }
}

ps:递归实现能让我们对三种遍历方式,有一个直观的认识。但是非递归实现才能让我们在脑海中认清楚,在遍历过程中的顺序是什么样子的,对解决问题有一个更好的认识。

5.5 总结:遍历方式对比

遍历方式 访问顺序 实现方式 适用场景
前序遍历 根节点 -> 左子树 -> 右子树 递归、栈 用于复制树、路径查找等
中序遍历 左子树 -> 根节点 -> 右子树 递归、栈 用于排序(对于二叉搜索树,中序遍历结果是升序的)
后序遍历 左子树 -> 右子树 -> 根节点 递归、栈 用于删除树节点、释放资源等
层序遍历 按层次,从上到下、从左到右访问 队列 用于层次结构的操作,例如最短路径、广度优先搜索(BFS)

5.6 插入操作:

根据树的类型不同,插入操作的复杂度和方法有所不同。对于二叉搜索树,通常需要遵循左小右大的规则,依次查找合适位置插入新节点。

5. 7 删除操作

删除节点时,根据被删除节点的子节点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:

如果节点是叶子节点,直接删除。

如果节点有一个子节点,将该节点的父节点直接连接到该子节点。

如果节点有两个子节点,找到该节点的中序后继或前驱节点,替代删除节点。

查找操作:对于二叉搜索树,查找某个元素时,从根节点开始,若目标值小于当前节点值,则查找左子树;若目标值大于当前节点值,则查找右子树,直到找到目标或到达叶节点。

高度计算:树的高度是从根节点到叶节点的最长路径上的节点数。对于一个节点,左右子树的高度差可以用来判断该树是否平衡。

6. 二叉树的时间复杂度

在二叉树中,常见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如下(假设树的高度为 h):

  • 查找:O(h)
  • 插入:O(h)
  • 删除:O(h)
  • 遍历:O(n),其中 n 是节点的总数

对于平衡二叉树(如 AVL 树、红黑树),高度 h 保持在 O(log n) 的水平,因此这些操作的时间复杂度是 O(log n)。

7. 二叉树的应用

二叉树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,以下是一些典型应用:

  • 二叉搜索树:在数据库系统中用于存储有序数据,支持高效的查找、插入、删除操作。
  • 表达式树:在计算机编译器中,二叉树用于表示数学表达式的结构,叶节点代表操作数,非叶节点代表操作符。
  • 堆(Heap):堆是完全二叉树的一种变种,常用于实现优先队列,支持高效的插入和删除最小/最大元素操作。
  • 哈夫曼编码树:在数据压缩算法中,哈夫曼编码树使用二叉树来表示字符的编码。
  • 决策树:在机器学习中,决策树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,通过二叉树的结构进行判断。

8. 示例代码:二叉树的基本实现

// 二叉树节点定义
class TreeNode {
    int value;
    TreeNode left, right;

    TreeNode(int value) {
        this.value = value;
        this.left = null;
        this.right = null;
    }
}

// 二叉树类
class BinaryTree {
    TreeNode root;

    // 插入一个新的节点
    public TreeNode insert(TreeNode root, int value) {
        if (root == null) {
            return new TreeNode(value);
        }

        if (value < root.value) {
            root.left = insert(root.left, value);
        } else if (value > root.value) {
            root.right = insert(root.right, value);
        }

        return root;
    }

    // 中序遍历
    public void inorderTraversal(TreeNode root) {
        if (root != null) {
            inorderTraversal(root.left);
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(root.value + " ");
            inorderTraversal(root.right);
        }
    }

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        BinaryTree tree = new BinaryTree();
        tree.root = tree.insert(tree.root, 50);
        tree.root = tree.insert(tree.root, 30);
        tree.root = tree.insert(tree.root, 20);
        tree.root = tree.insert(tree.root, 40);
        tree.root = tree.insert(tree.root, 70);
        tree.root = tree.insert(tree.root, 60);
        tree.root = tree.insert(tree.root, 80);
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中序遍历结果:");
        tree.inorderTraversal(tree.root);
    }
}

输出:

中序遍历结果:
20 30 40 50 60 70 80

9.总结

二叉树是一种非常基础的数据结构,在计算机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。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,二叉树可以被改进为多种变种,如二叉搜索树、平衡二叉树、堆等。通过不同的遍历方式和操作,二叉树为许多计算机算法提供了高效的支持。

通过基础二叉树,我们了解了树的基本定义和相关的遍历和构建操作。刷题和工作中,我们经常使用的是特殊的二叉树。比如二叉搜索树,平衡二叉树,红黑树,堆等来解决实际的问题。

随后我们还会学习多叉树,比如b树,b+树,线段树等去解决特定场景下的问题。